新时代,新阶层,新力量,
走进新时代,走近新阶层。
他们是新力量,风华而正茂;
他们是佼佼者,出类而拔萃。
他们创业创新,与时代共舞;
他们先行先试,与改革同行。
他们同心同向,齐心促和谐;
他们追梦筑梦,合力谋复兴。
他们就是新阶层。
让我们走近开封新阶层,
听一听他们的出彩故事......
本期嘉宾——徐建华
徐建华原是开封发电分公司的一名纪检干部,党龄43年,高级政工师职称,在党的纪检监察岗位工作了近30年,参加查办各种违纪案件40多起,参加巡视、考核过6家厅级单位,曾获得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报社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徐建华,五年来不断发挥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宣传全市各种公益活动,发表各种公益活动新闻稿件720多篇,拍摄制作上传公益活动视频140多部,拍摄公益活动照片四万多张,其中被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采纳报道91篇,中国公益新闻网采纳报道210多篇。2017年2月28日,开封日报发表题为《“最美志愿者”徐建华:用心记录开封的公益足迹》的文章,文中这样评价他:“在开封市公益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弘扬了正能量。”
2014年被中国公益新闻网吸收为特约记者,2016年被聘为该网志愿者的编辑和豫民网编辑,为全市多家公益团体发表了数十篇新闻报道,2018年8月21日人民网微博粉丝达到156461人,在市公益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
一、“天生我才必有用”
从16岁参军开始,徐建华就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又非常崇拜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性格,这首曲词的第一句就是“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更喜欢“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的性格。在此后的人生路上,努力学习政治、哲学、文学、历史,学习理科,学电子,学机械,从文革后的第一届初中生迈上了两个台阶,读完电视大学的电子类专业全部课程。徐建华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他同样能够做到,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做得更好。
2009年12月,徐建华退居二线了,手把手教年轻人如何搞好纪检监察工作以及如何查办各种违纪案件。2013年7月,偶然一次在开封日报上发现了开封市义工协会的招募公告,他毅然决然报名参加公益活动,从此走上了公益的道路。
二、退休后夕阳的路显得更加辉煌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人焕发青春,徐建华又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便给自己起了“铜豌豆”的网名。在一次协会会友活动中,有位年仅19岁的小伙子,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却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服务活动,当场献血400cc,并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解困助学”活动中,不畏烈日酷暑,深入困难学生的家庭,认真核实情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还有一位会友,同样没有一份像样工作,可是几年来献血达1600cc,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服务活动,也加入中华骨髓库,精神让人敬佩。他们个个善良、朴实,爱心十足,和他们在一起有安全感,不必左顾右盼的绷紧神经。他们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个人。此后,他扎根在公益事业中,发挥一技之长,写稿件,拍照片,录实况,后参加了开封市义工协会。
1990年徐建华撰写的《我们应该有个雷锋节》被新华论坛、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等20多家媒体刊登。在这篇文章中,他在全国率先提议将3月5日确定为“雷锋节”,让学雷锋活动变为一种像春节、端午节一样的民间习俗。
2016年9月5日是我国首个中华慈善日,他撰写的《伟哉!中华慈善日》在多家媒体发表,中国慈善公益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华慈善日,你知道吗》,全篇引用了他署名的这篇文章,并被新华网等国内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转载。
2014年,他撰写的《60岁的我才开始》获河南省文明办《志愿者感想征文》二等奖,获河南文明网优秀奖。今年6月,《新时代共产党员应该是志愿服务的模范》在中国公益新闻网、世界导报、中华社会工作网、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开封日报理论版等10多家媒体上刊登和转载,文章阐述了公益精神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并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共产党员应该争当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把民间公益组织打造成共产党员的外围组织。
三、“最美志愿者”——徐建华
在做公益事业的五年中,徐建华和义工们走遍了市祥符区的六镇九乡和兰考县、杞县、通许县的部分乡镇,深入到900多户乡村贫困家庭和200多所设施落后的乡村学校调查了解情况,夏天日晒雨淋,冬天顶风冒雪,一起走过多少泥泞的乡村小道,一起为那些失去父母的贫困孤儿们、为那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落过泪。比年青人差。
在全体义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封市义工协会已经为499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发放了1066人次共计755800多元的助学金;捐书35800多本,在乡村小学建立76个“流动爱心书橱”;捐衣服4万多件,建立14个乡村小学“爱心衣物超市”;捐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150多台,各种体育器材、学习用品数万件,使得一万多名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受益。
他们到乡村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80多次;开展社区公益活动26次;开展助残活动50次;开展拥军活动15次,凡是全市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几乎都有义工们的身影。协会连续3年被评为开封市十佳爱心公益团体、志愿服务先进单位,5人被评为开封市十佳爱心公益人物,5人被评为道德模范。
2014年12月被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评为“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协会;5人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协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有着密不可分联系,许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都是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开封市义工协会,并与协会取得了联系,建立起协作关系。
长期以来,徐建华还充分发挥一技之长,坚持为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义务维修家用电器和办公家具。社区志愿者工作站成立以后,他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小家电维修部,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五年来,共免费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600多件。
徐建华参加公益活动仅半年,就被开封市志愿者协会评为2013年度优秀志愿者;被开封市义工协会评为2014年度优秀义工,被顺河回族区委评为优秀志愿者;被《东方今报》、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评为省2014年度和2015年度全省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当选2015年度开封市“十佳爱心公益人物”;开封发电分公司201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社区优秀志愿者;
被顺河回族区委评为2016年度“五争一树”先进个人,被市义工协会评为2016年度60岁以上特别贡献奖;
2017年3月,被市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者;
2017年5月,被顺河回族区文明办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
2017年12月,被市义工协会评为2017年度优秀管理者;
2018年再次被开封发电分公司党委评为201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并入选开封市2017年度道德模范候选人。
回想这几年来的奋斗,徐建华感觉到收获满满,生活充实,退休后的夕阳的路显得更加辉煌。
徐建华老师重填一首“苏轼”的词以抒胸怀:
老夫聊发少年狂,戴红帽,着赤装,摄影录像,宣传公益忙。手敲键盘树正气,为所学,找用场。
余热不尽才开张,鬓虽霜,又何妨?广播爱心,弘扬正能量。热心一片表衷肠,人生路,靓夕阳!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