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封市杞县在统战工作创新探索上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汇聚统战力量,围绕聚资融源、聚人才发力、聚效益提升,激发支部书记带头人、非公经济精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商会会长等多元主体活力,促进产业兴起来、促使群众富起来。
头雁“干”起来,促进支部强起来。聚资融源,支部“强”起来。杞县县委统战部利用统战法宝,全面整合统战资源,动员全县有能力的村“两委”带头建设“一村一品”项目。沙沃乡将“投入小、收益快、风险低”的小青菜种植作为主攻方向,成立乡村两级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周观摩月调研工作机制,推广先进经验、解决问题短板,聘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统筹稳步推动实施,打造5个产业振兴示范带。截止目前共吸引在外务工人员新阶层人士杨玉清等10余人返乡置业。目前,沙沃乡共有18个村发展蔬菜产业,盘活集体土地500余亩,统一战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支部凝心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在产业带辐射带动下,苏木乡的四棵柳村、湖岗乡左洼村也相继发展起蔬菜产业种植业。傅集镇西郑庄村以特色羊肚菌产业为突破口,动员支部牵头人流转土地170亩,发展羊肚菌种植大棚100多个,并组织从村里走出去的河南九象农业负责人郑效勇、养殖大户郑孝伟、合作社代表郑团伟及羊肚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人士,通过圆桌会议、现场观摩等形式,围绕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市场趋势、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深入交流,为产业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策略,共同绘制了杞县羊肚菌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产业“兴”起来,促进人才聚起来。杞县县委统战部和杞县县委政法委综治中心联合,充分发挥“统战+”作用在基层治理、人才聚集、产业发展等方面重要作用,在全县成立599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形成“县负责、乡延伸、村落实、点规范”一条龙服务的工作网格,599个农业合作社与市蔬菜研究所和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结队帮扶,吸引省市农科院专家21人、乡贤能人160余名、专业技能人才150余名入驻,与省内外市场主体签订供销协议,达成了一种产销连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双绑”机制。截至目前,杞县沙沃乡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大小青菜产业园区8个,建成蔬菜大棚430座1500余亩,发展露地种植近3000余亩。杞县傅集镇以“羊肚菌”为媒,依托电商平台及外部合作资源,打造九象农业特色品牌,以此吸引在外务工人员20余名回乡加入羊肚菌种植队伍。裴村店乡基层商会会长张家轩以福播名门实业为载体,形成门业加工产业一条龙,占地38000多平米,本行业开创性专利技术30多项,年产值7000余万元,实现当地2000名群众就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群众“富”起来,共摘产业致富果。统战助力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县域发展大局。杞县沙沃乡发挥“统战+产业”新优势,利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万扶持资金,推动“杞人忧菜”蔬菜品牌创建,建设1000多平方米分拣预冷中心、3000平方米的标准育苗车间及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打造集标准种植、分级分选、清洗包装、冷链储运、品牌孵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破原有线下单一的销售渠道,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完善“一条龙”服务,形成“线下定点市场+线上物流配送+龙头平台购销”的三位一体销售渠道,形成全产业链多环节多工种,有效解决附近群众就业问题。据统计,全乡蔬菜产业累计带动1200多人就业,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年发放工资20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蒜业十强乡镇”、“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杞县苏木乡通过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大蒜协会组织各方力量支持大蒜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年增收8万元每户。
杞县将继续发挥统战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以沙沃乡小青菜、苏木乡大蒜、傅集镇羊肚菌产业、多宝丝瓜、裴村店乡福博名门产业为圆心,向周边乡镇辐射、延伸,进一步挖掘产业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