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龙亭区:凝聚统战力量 激活非遗传承发展新动能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6-19 浏览次数:

龙亭区作为开封市历史文化核心区,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拥有汴绣、大宋茶艺、北宋官瓷烧制技艺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项目。近年来,龙亭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统战工作与非遗传承发展融合路径,通过凝聚力量、产业融合、拓展宣传等举措,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劲动力,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龙亭区焕发勃勃生机。

凝聚多方力量,搭建非遗传承平台

龙亭区着力整合统战资源,构建“统战+非遗”协同发展机制,广泛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经济人士等统战力量,形成非遗传承保护的强大合力。依托开封市文化客厅、黄河文化长廊等文化地标,打造非遗传承体验平台,目前已吸引50余位非遗传承人入驻,年均举办非遗交流展示、研学等活动超80场次,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优质的创作、展演空间。通过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经济人士开展实地调研,搜集非遗项目线索50余条,提交建议、议案12份,推动区政府出台非遗保护专项规划,先后有10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目录,有力推动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激发非遗发展活力

龙亭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非遗与现代产业、文旅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非遗+”工作模式,全面激发非遗创新发展活力。在“非遗+产业”领域,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成效显著。以魏冬梅的汴绣、王东的宋茶和朱季的北宋官瓷等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全国销售,2024年非遗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2000余人就业。在“非遗+文旅”方面,龙亭区在各大景区设立非遗展演点30余处,常态化开展大宋点茶、古灯制作等非遗展演。其中,清明上河园景区打造的“三百工坊”工程,引入木版年画、汴绣等20余项非遗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体验,2024年景区非遗项目营业收入增长达40%。此外,龙亭区精心打造了5条非遗特色文旅精品线路和研学路线,带动文旅、研学等产业协同发展。

拓展宣传渠道,提升非遗影响力

龙亭区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新媒体从业人员聚集的优势,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先后录制非遗专题片12部、举办线上展演20余场、开展“非遗直播带货”活动30余场,非遗文化的网络传播量累计突破5000万次,有效拓宽了非遗宣传渠道。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各类非遗展演活动,汴绣“清明上河图”、茶艺“茶百戏”等多次亮相国内重要非遗展览,并登上央视等主流媒体,有效提升了龙亭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年均举办活动50余场,参与群众3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龙亭非遗的社会影响力。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