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封市禹王台区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全区统一战线守正创新、砥砺奋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实体发展做“加法”,促进民营经济聚集发展
积极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主体,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认真落实制造立市战略部署。一是加大发展规模,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医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占比超过98%。加强产业规划,全面梳理九泓、华瑞等企业的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链图谱,与75家下游企业形成较为牢固的合作关系。二是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开展延链强链行动,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0家,加快推进士成高纯石英、恒晖化工、美瑞化工AKD等项目建设,做强“3+3+6+N”产业体系。三是紧盯郑开产业同城机遇,抓好产业承接、产业协同,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招引汽车制造、医药农药等细分领域项目,加快推进民众医药、天问高端锂电材料、华涂汽车喷涂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与汽车零部件产业深度结合,打造分工协作格局。四是围绕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三个“区中园”,规划建设1200亩的绿色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1000亩的日化及专用化学品产业园、1000亩的新型医药产业园,为招引化工新材料、创新医药、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相关企业,培育优质增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降本增效做“减法”,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帮助民营企业“减”去资源利用的阻滞、企业生产的难题,让地区活力、资产价值、项目收益在“减”中爆发,为高质量发展减负赋能。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空间布局,精准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低效用地,启动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村庄搬迁,顺应产业转型和市民需求变化,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拓展空间,促进土地提质增效。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化改造为抓手,全力推动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产品高端化。目前,华瑞新材实现重塑性改造,建成国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光气生产装置,凭借自主开发的氯甲酸异辛酯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已达23.46%,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数字转型示范企业。
三、聚焦创新引领做“乘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禹王台区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创新为驱动“乘”势而上,引导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稳步增长与突破,为迈向一流民营企业的目标持续赋能。一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实施企业端雨水动力排放改造工作,推动开发区雨水泵站、尾水湿地、废水综合毒性管控能力项目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好“污水零直排区”省级试点。持续推进“一园一策”安全整治提升,巩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园区创建成果。二是大力扶持、培育创新科技型企业。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积极构建“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全创新链体系,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企业中心7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成清研新材料产业基地,用好翱图AI化学中试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四、聚焦问题导向做“除法”,优化营商环境
禹王台区统一战线积极发挥沟通协调、服务保障作用,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坚决“除”掉制度冗余、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成智能税费中心,减轻企业办税负担,推出“一事联办”清单及自由组合办理模式。持续高效推进“一件事”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组建开封市首支三级帮办代办团队,打造“五办”服务新模式,强化“禹速办”功能,2024年提供帮办代办服务4万余次。二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及时拨付企业满负荷生产奖补资金和研发费用,2024年科学总投资额达3071万元,较2023年底增长50.54%。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专场活动,15家企业同金融机构达成授信合作意向约1亿元,4家企业现场签约3320万元。全区以产融结合的形式为企业融资7.5亿元,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法治护航,创新成立“营商法官工作室”,持续开展企业座谈,法治授课、诉前调解,以“最低成本、最少环节、最高效率”促进商事纠纷公正高效化解。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