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兴起于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是徽宗皇帝亲自在京师(今开封)设立的专门烧制禋祀天地的礼器,代表着中国古代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优秀陶瓷文化遗产,也是开封传统工艺中一张靓丽的名片。”民进开封市委会在河南省开封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时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官窑文化体系,真正树立起开封官窑的文化品牌,推动官窑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进开封市委会在市“两会”前夕,带领民进会员深入基层调研,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与意见,积极酝酿撰写提案。调研发现,开封从80年代恢复官窑生产,发展到今天,有24家官窑作坊,开封官窑人保持着传承技艺的初心,赋予官窑新时代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但还存在品牌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技能人才匮乏,生产能力落后等问题。
为此,民进开封市委会建议,要对官窑文化从宋代到当代进行正本清源的梳理,对官窑技艺进行守正创新的传承发展,对官窑遗址进行充分发掘利用,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树立起开封官窑的文化品牌;政府要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开封职业院校双高建设的机遇,建立官窑汝窑科创研发中心和官窑产教融合生产基地,发挥好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黄河文化(官窑)产业学院等平台作用,引导官窑家庭作坊“个转企、小升规”,培育优质官窑企业。
针对人才匮乏问题,民进开封市委会建议,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官窑产业技能人才;充分利用在汴高校资源,培养官窑理论研究、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制作技艺、推广运营等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开封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全方位官窑文化体验项目。
民进开封市委会还提出,聚焦科技赋能,加速开封官窑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材料储备,致力于疏水疏油自清洁特性材料的研发,运用黄河泥、纳米材料、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磁波力技术、仿生自洁净技术等生产自洁净实用官窑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全面推进设备迭代升级和技术应用创新,加强高智能纳米级打印机、纳米激光雕刻机、纳米级喷涂机、超纳米级球磨机、智能化新能源窑炉等先进设备的投入,实现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跨越,不断激发开封官窑产业发展动能。
“教育、文化、出版领域是民进主界别,也是民进长期深耕、成果丰硕的‘老阵地’。我们将继续发挥界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开封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民进开封市委会主委安国勇表示。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
(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月21日8版https://rmzxb.183read.c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