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同心出彩·助推幸福黄河建设”行动,为幸福黄河建设贡献统战力量。
一、聚焦重大战略,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市委把幸福黄河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由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列为市委年度重点任务,纳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二是压实各方责任。第一时间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各民主党派对口县(区)和监督重点;成立由统战、发改、环保、河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职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积极与民革省委会、生态环境厅沟通请示,把准工作要求;建立信息通报机制,相关部门、县区定期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落实反馈机制,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指定专人跟进,确保落实到位,及时做好反馈,形成监督闭环。
二、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监督实效
一是明确监督重点。指导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精准确定方向,提高民主监督针对性。民革市委会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和智慧文旅,民盟市委会聚焦黄河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民建市委会聚焦菌草产业和循环经济,九三学社市委会聚焦农业生态科研和产教融合发展,农工党市委会聚焦黄河秋汛防御和文旅资源开发,民进市委会聚焦滩区迁建和产业发展,深入组织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二是凝聚监督合力。强化智力支持,由部门技术骨干和高校专家学者组成服务团,为专项民主监督提供保障30余次。加强内部协作,组织各民主党派围绕幸福黄河建设重点任务开展联合调研,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升监督实效,将专项监督与特约监督、日常监督相结合,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20余次,特约监督员参与湿地违规项目整治等行动3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三是注重成果转化。专项民主监督开展以来,各民主党派通过“书记直通车”等渠道报送调研成果26份。市委主要领导及时批转交办、跟踪问效,确保建言成果落地转化、见到实效。截至目前,开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入选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沿黄生态文化长廊88公里,沿黄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新增绿植20多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黑岗口、涧水河、黄河兰考段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
三、聚焦黄河文化,强化根脉传承
一是传承黄河文化。聚焦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举办黄河文化论坛,建设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强黄河非遗传承保护,“州桥汴河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项水利遗产申报首批黄河流域重要遗产认定。民盟市委会深入挖掘黄河流域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民盟乡愁工程·兰考张庄馆”,“一书一馆一基地”模式被民盟中央推广。二是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宣传开封治黄成就、黄河红色文化,《岁岁安澜幸福河》等20余篇报道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积极组织港澳台侨界人士到州桥及汴河遗址等地深度体验,拍摄短视频200余条,点击量突破1.2亿次,提升了黄河文化影响力。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将黄河文化融入重大项目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和文旅研学紧密结合,黄河湾风景区获批黄河文化千里研学实践基地,“传承红色精神 奏响质朴天籁”入选河南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黄河安桐花开 民乐扬向未来》获评黄河流域优秀研学课程。
来源:开封市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孟昊鹏